:::
迥然不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關連字詞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迥然不同 | 截然不同 | 辨似例句 |
○ | ○ | 他們兩人的研究對象雖然一樣,但是寫出來的研究報告結論卻∼。 |
ㄨ | ○ | 黑白這兩種顏色∼,極易分別。 |
典源: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據《歷代詩話續編》引)(1)韻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淵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韓退之是也。意氣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鍾嶸(2)《詩品》(3)以〈古詩〉(4)第一,子建(5)次之,此論誠然。觀子建「明月照高樓」、「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書證:
01.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鍾嶸《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次之,此論誠然。」(源)
02.《朱子語類.卷一二.學六.持守》:「人也有靜坐無思念底時節,也有思量道理底時節,豈可畫為兩塗!說靜坐時與讀書時工夫迥然不同!」
03.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五:「今人皆謂臨、摹為一體,殊不知臨之與摹,迥然不同。」
04.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05.《東周列國志》第一二回:「那公子朔雖與壽一母所生,賢愚迥然不同;年齒尚幼,天生狡猾,恃其母之得寵,陰蓄死士,心懷非望。」
06.《鏡花緣》第二二回:「此地國王,據古人傳說乃顓頊之後。看這景象,甚覺儒業,與白民國迥然不同。」
07.《清史稿.卷一五九.邦交志七》:「而我國新定之國籍法,則採用血脈主義。根本解釋,迥然不同。彼之欲加附則者以此,我之堅持刪去亦以此。」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