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不償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得不償失 | 貪小失大 | 辨似例句 |
○ | ㄨ | 現代人常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健康,是件∼的事。 |
ㄨ | ○ | 許多人因為貪圖小利而被騙走了一大筆錢,這種∼的例子不勝枚舉。 |
典源: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國若斯其熾也。和熹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或以邊州難援,宜見捐棄;或懼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謀夫回遑,猛士疑慮,遂徙西河四郡之人,雜寓關右之縣。發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於是諸將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張奐之徒,爭設雄規,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綵之珍,徵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1),轉輸勞來(2)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注解〕 (1) 賂遺購賞:行賄、贈送、懸賞、賜予。遺,音ㄨㄟˋ,贈送。 (2) 勞來:慰勉、招延。
〔注解〕 (1) 賂遺購賞:行賄、贈送、懸賞、賜予。遺,音ㄨㄟˋ,贈送。 (2) 勞來:慰勉、招延。
書證:
01.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02.宋.陸游〈方德亨詩集序〉:「淫於富貴,移於貧賤,得不償失,榮不蓋媿。」
03.《明史.卷二三七.傅好禮等傳》:「贊曰:『……給事中程紹言嘉靖中採礦,費帑金三萬餘,得礦銀二萬八千五百,得不償失,因罷其役。』」
04.《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延茂覆陳吉林開墾,始誤於旗、民之不和,繼誤於委員之自利,開局十六年,得不償失。」
05.清.魏源《魏源集.軍儲篇二》:「官特置局,稅其什之一二,而不立定額,將見銀之出不可思議,稅之入不可勝用,沛乎若泉源,浩乎如江河,何必官為開採,致防得不償失,財不足用乎?」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