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
解釋:
同情、悲憐。如:「憐憫」、「悲天憫人」、「其情可憫」。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ǐ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ǐn |
|
解釋:
[動] 1.哀憐。如:「悲天憫人」、「其情可憫」。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2.憂傷。《孟子.公孫丑上》:「阨窮而不憫。」《資治通鑑.卷一七一.陳紀五.宣宗太建五年》:「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1.憂傷。《玉篇.心部》:「憫,憂也。」《孟子.公孫丑上》:「阨窮而不憫。」《資治通鑑.卷一七一.陳紀五.宣宗太建五年》:「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 2.哀憐。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紀五》:「詔:『紹興府火,給貸居民錢,今及二載,民貧可憫,悉除勿徵。』」 |
|
| 注音: | ㄇㄧㄣˇ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憫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