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懟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解釋:
  1. 怨恨、埋怨。
    【例】怨懟、忿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解釋:
[動]
怨恨、埋怨。如:「怨懟」、「忿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盍亦求之,以死誰懟?」《聊齋志異.卷一.王成》:「主人懟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怨恨、埋怨。《說文解字.心部》:「懟,怨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盍亦求之,以死誰懟?」《聊齋志異.卷一.王成》:「主人懟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

2. 殘暴、兇狠。《詩經.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彊禦多懟。」唐.孔穎達.疏:「懟,謂很戾。」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懟妻狠妾,既嗟且憎。」

注音: ㄉ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