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得差異 - 教育百科
所 | |
得 | |
差 | |
異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arning Differentials |
作者: | 陳麗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各個人的所得不相同,即所得差異。造成所得差異的原因,有許多理論解釋,如: 1.工資差異平等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認為不同的工作,可能因危險程度或是其他條件不同,而必須提供不同的所得。又如某些工作要求較高層次的工作技巧,因之須提供較高薪資,以為其受訓成本之補償。 2.非競爭群體:指除了工作之間互有差異外,人與人間也有差異。如果能幹的人供給較少,其享有較高薪資,乃是因為供給不足(屬於非競爭群體)的緣故。 3.機構因素:在不完全競爭下,機構因素可解釋所得差異,如工會化程度、薪資表之有無、社會習俗、工業集中化程度等。 4.機運:各人機運不同。 有許多實證研究,期望找出決定所得差異的實際因素,及將各種不同的解釋理論,轉換成所得函數,藉以尋求所得與教育、能力、年齡與經驗等之關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所得差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