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腸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ˇㄉㄚˋㄔㄤˊㄒㄧㄠˇㄔㄤˊㄕˋㄉㄨㄥˋㄨˋㄊㄧˇㄋㄟˋ˙ㄉㄜㄒㄧㄠㄏㄨㄚˋㄑㄧˋㄍㄨㄢㄒㄧㄥˊㄓㄨㄤˋㄙˋㄍㄨㄢˇㄧㄡˇㄒㄧㄠㄏㄨㄚˋㄏㄢˋㄒㄧㄕㄡ˙ㄉㄜㄍㄨㄥㄋㄥˊㄖㄨˊ:「ㄔㄤˊㄨㄟˋ」、「ㄔㄤˊㄧㄢˊ」。
  2. ㄧㄡˊㄉㄨㄥˋㄨˋㄔㄤˊ˙ㄗㄓˋㄔㄥˊ˙ㄉㄜㄕˊㄨˋㄖㄨˊ:「ㄈㄣˇㄔㄤˊ」、「ㄒㄧㄤㄔㄤˊ」。
  3. ㄒㄧㄣㄖㄨˊ:「ㄍㄨˇㄉㄠˋㄖㄜˋㄔㄤˊ」、「ㄑㄧㄢㄔㄤˊㄍㄨㄚˋㄉㄨˋ」。
  4. ㄉㄨㄢˋㄔㄤˊㄅㄧˇㄩˋㄅㄟㄕㄤㄉㄠˋ˙ㄌㄜㄐㄧˊㄉㄧㄢ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g
解釋:
00:00
  1. 腹腔消化器官之一。由小腸及大腸構成。小腸連接胃,負責消化工作,大腸接在小腸之下,負責吸收水分及排除消化後的廢物。
  2. 心思。
    【例】古道熱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g
解釋:
[名]
1.腹腔消化器官之一。有消化及吸收的功能。
2.心思。如:「古道熱腸」、「牽腸掛肚」。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00:00
南四縣
00:00
釋義: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n̂g
00:00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腹腔消化器官之一,有消化及吸收的功能。
  2. [[名] ] 度量。
音讀:
tshi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hiâ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i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腹腔消化器官之一,上接胃、下通肛門,具有消化與吸收之功能,有大腸、小腸之分。《說文解字.肉部》:「腸,大小腸也。」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西遊記》第一九回:「行者笑道:『你這老兒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對我說,他雖是食腸大,喫了你家些茶飯,也與你幹了許多好事。』」

2. 心思、情懷。如:「愁腸」、「牽腸掛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墨翟之徒,世謂熱腸;楊朱之侶,世謂冷腸。」《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腸有些狠毒。」

注音:
ㄔㄤ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