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kàng tǐ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抗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kàng tǐ |
|
解釋:
人或動物受病毒或病菌感染後,啟動免疫系統,在血清中產生的具有抵抗或殺死病毒、病菌作用的蛋白質。抗體只能與特定的抗原結合,而消弭抗原的毒性。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抗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Antibody |
| 日期: | 2002年2月 |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一種屬於免疫球蛋白,由暴露於抗原(antigen)之B淋巴球細胞所產生,具有專一性(specificity)。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抗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