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āo hū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招呼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āo hū |
|
解釋:
相邀、喚請。《東觀漢記.卷一○.李忠傳》:「收太守宗廣及忠母妻子皆繫獄,而令親屬招呼忠。」《三國演義》第一四回:「飛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飛投淮南而去。」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āo hu |
|
解釋:
1.以言語、手勢彼此寒暄、問候。《老殘遊記》第二回:「這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 2.招攬、招羅。《書經.立政》:「籲俊尊上帝」句下漢.孔安國.傳:「招呼賢俊與共尊事上天。」《三國志.卷二八.魏書.諸葛誕傳》:「後毋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兵。」 3.照料。《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這麼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4.吩咐、通知。《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僕從,捲字畫、藏骨董。」 5.呼喚。如:「你媽媽正在招呼你回家吃飯呢!」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招呼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Hwyl |
| 作者: | 高麗娟 |
| 日期: | 2004年11月 |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動作名稱。威爾斯民俗舞蹈之動作名稱,原意為「好興緻」(high spirits),此動作是向新的女舞伴問好致意,如「哈囉」、「晚安!」,或是在臉頰上親一下。此動作在舞蹈有交換舞伴情況時常使用。 |
|
|
參照: 《The Pluck & Squeeze Band Folk Dance Pages》.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招呼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接待】、【款待】、【招待】 |
| 對應華語: | 招呼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招呼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sio-hoo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招呼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