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摩尼教 - 教育百科
ˊ
ˊ
ˋ
  • 漢語拼音 mó ní ji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ó ní jiào
解釋:
波斯宗教的一派。西元三世紀初摩尼所創,唐代傳入中國,後受迫害,乃祕密傳播於民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摩尼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nichaeism (Manichaeanism)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Mani, 216~276)在西元三世紀時所創的宗教。其教義綜合了佛教、基督教和祅教(Zoroastrianism又稱拜火教)。在其興盛時,與基督教並列。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 354~430)在歸依基督教之前曾是摩尼教的教徒,其教義在後來也曾引起西方啟蒙時代(the Enlightenment)的健將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和休姆(D. Hume, 1711~1776)的注意。
  摩尼教的教義認為宇宙是由善惡兩股互不相屬的力量所構成,善的一邊有光亮(light)和真理(truth),惡的一邊有黑暗(darkness)和謬誤(error),世界及其中的萬事萬物和人就處在這兩股對立衝突的力量中。假如個人的靈魂要能獲得救贖,就必得認清這世界是如此這般的狀況,然後盡量避免靈魂受到惡勢力的汙染和把持,趨向於善。靈魂的真正救贖只有在肉體死亡之後才有可能。
  摩尼教主張禁慾,摩尼教徒應該遠離所有會讓靈魂遭受禁錮的事物,婚姻和生育都應禁止,因為這些會延續惡勢力的宰制作用。摩尼教義的規條雖然嚴苛,但只有領導人物(the Elect)才須完全遵守,一般信徒所遵守的教義不需像領導人物一樣。
  摩尼主義(Manichaeism)有時用來泛指將世界看做是由善惡兩股力量組成的任何主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摩尼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