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效標計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terion-Keying
作者: 李坤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如果測驗編製者以外在的效標作為量表題目選擇或計分的標準,稱為「效標計分」。若量表題目能鑑別兩個不同的效標團體,此題目將被保留作為量表題目,若無鑑別功能的題目則予以刪除。例如頗富盛名的〔明尼蘇達多項人格量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中慮感症、抑鬱症、歇斯底里症、精神病趨向、妄想症、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輕噪症等八個量表的題目係依據能否鑑別正常人、精神病患等作為選擇題目的標準;男性化與女性化量表依據能否辨別男女特質作為選題標準;社交內向則依據大學生內向、外向兩組的反應作為選題標準。另外,陳英豪、吳裕益、李坤崇於民國七十九年〔修訂明尼蘇達教師態度量表〕(Minnesota Teacher Attitude Inventory)時,以校長評定優秀教師、非優秀教師的結果作為選取量表題目的依據,經項目分析結果發現能顯著鑑別優秀、非優秀教師的量表題目予以保留,未達顯著水準者則刪除之。這兩種測驗都是採取效標計分的典型實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效標計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