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史 - 教育百科
ˋ
ˋ
ˇ
  • 漢語拼音 jiào yù s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o yù shǐ
解釋:
記述教育實況制度及理論的起源、興革和變遷的歷史,為文化史的一個分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教育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碧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史是歷史的一個分科,研究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變遷的一種學問。由於「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二種解釋:依廣義的解釋,教育即是生活,所以人類生活的歷史,便是人類的教育史;依狹義的解釋,教育是在特定的場所,由特定的人員在特定的制度下,指導兒童或青年學習的活動。所以教育史是人類活動之一,而非全部,因此也可以說,教育史是敘述過去教育事實的歷史。
  教育史的研究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教育理論與教育事實。舉凡與教育有關的思想、政治、經濟以及風俗習慣等主題都在研究的範圍,因而研究過去所發生的教育事實與理論時,亦應涉及當時的社會趨勢,以及有關教育人物的思想及活動。
  研究教育史的價值雖然很難列舉,但大致上可以包括:(1)促進對於今日教育淵源的理解;(2)預測將來教育的發展趨勢;(3)培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愛,因為教育史上所陳述的教育理論或實行家,都是對於教育有貢獻的偉大人物,其事蹟能鼓舞教育工作者。由於教育史有其研究價值,所以在各大學教育院系的課程中,是一門基本與重要的科目。
  教育史的研究,因各人觀點不同而有差異。大體上可以包括:(1)確定研究內容;(2)史料的收集與鑑別:對於有意的史料與無意的史料都要詳加收集,而對於直接的史料與間接的資料等,不可有所偏廢,對於史料真偽的鑑別,更應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從事,絲毫不能有主觀成見;(3)史料的整理與批判:在詮釋與批判時,還應注意對於當時的社會與文化背景的洞察與了解,對於思想家所處環境及其人格特質的了解,且必須有充分的證據為依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