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萬能說 - 教育百科
| 教 | |
| 育 | |
| 萬 | |
| 能 | |
| 說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Theory of Educational Powerfulness |
| 作者: | 詹棟樑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最早提出教育萬能說的是法國教育家艾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 1715~1771),他受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學說的影響,認為教育是全能的,天才和愚庸的差別,不過是由於所受的教育或接觸的機會,能否增進他的感受能力和學習熱忱所獲致的結果而已。 主張後天論的美國行為心理學家華生(John B. Watson, 1878~1958),從動物心理實驗所找出的根據,大膽地推論:給我一打健壯的孩子,在我的特別的環境中教養他們,我可以擔保任擇一個特別的訓練,可使其成為任何專家--醫師、律師、畫家、企業家,同樣地,可以使之成為乞丐、盜賊,不管他的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種族是怎樣。 教育萬能說的理論基礎是可塑性、沒有限定性。而且主張教育樂觀論者,大部分也持教育萬能說。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萬能說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