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ú zhuā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服裝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ú zhuāng |
|
解釋:
衣服鞋帽佩飾的總稱。《舊五代史.卷一○○.漢書.高祖紀下》:「乙丑,禁造契丹樣鞍轡、器械、服裝。」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服裝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
簡介: 由於增損將軍是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在遶境的隊伍中又是領軍的將軍,因此,官將首的服裝是依照古時將軍的形象所設計。早期的服裝乃是上身著背心,下身著紅褲與群甲;現今,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型式上便越形華麗(李宗益2002:4-13)。 |
||
|
知識 1: 其他 |
||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 |
| 紀錄類別: |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 |
| 功能用途: | 祭祀 | |
| 文化區: | 台灣 | |
| 族群: | 漢﹝Han﹞ |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服裝 | ||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Costume |
| 作者: | 謝庭菊 |
| 日期: | 2004年11月 |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是指戲劇、舞蹈、歌劇、音樂劇、秀場電影、電視等各類型表演活動,演員在表演時所穿戴的一切物品。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時,所需考量的範圍包括:演員身上所穿的衣服、飾品、頭上戴的帽子與裝飾、髮式、假髮、手上拿的物件,臉上的化妝、面具、鬍子等。依著表演型態的不同,舞臺服裝有不同的重點要求,例如:舞蹈服裝,通常較少注重角色性格,較偏重於線條、肢體的延伸、律動及整體的視覺效果;而歌舞劇、音樂劇及舞臺劇較類似,注重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戲劇風格及劇中人物的性格、年齡、職業等項目。 |
|
|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服裝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服裝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服裝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ho̍k-tsong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服裝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