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朏 - 教育百科
| 朏 |
|
- 部首 月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fě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ěi |
|
解釋:
[名] 1.未盛明時的月光。《說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 2.每月初三,上弦月的月光。《書經.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它。」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朏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注音: | ㄎㄨ #ㄈㄟˇ |
| 正字: | 胐 |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沒韻》。 《字彙.肉部》。 《漢語大字典.月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朏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