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ù miá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木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ù mián |
|
解釋:
植物名。落葉大喬木。樹幹有瘤刺,枝條成輪狀向四周平伸開展。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五至七枚,葉片平滑,花於初春先葉開放,花朵大而豔麗,為橙紅色系。蒴果橢圓形,種子上棉毛,棉毛富彈性,適合做枕頭、沙發等填充材料。此外,常栽植作為庭園觀賞樹及行道樹。也稱為「紅棉」、「英雄樹」。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木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 中文名: | 木棉 |
| 英文名: | Bombax malabarica |
|
描述: 幹具少至多數錐狀皮刺。小葉 5 - 7 ,橢圓至橢圓披針形,長達 20 cm,兩端漸尖;葉柄長達22 cm。花橙紅色,常密集小枝先端。果長約15 cm。 |
|
|
分布: 南部淺山丘陵中歸化自生。</p> |
|
| 作者: | 劉和義, 楊遠波, 施炳霖, 呂勝由 |
| 授權方式: | ![]()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木棉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木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bo̍k-mî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木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