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shù xiū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束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shù xiū |
|
解釋:
1.古人以肉脯十條紮成一束,作為拜見老師最起碼的禮物。語出《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今用以稱老師的酬金。《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來上學讀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晒網,白送些束脩禮物與賈代儒。」《文明小史》第二○回:「一個月總得幾塊錢的束脩,也好貼補貼補零用。」也作「束修」。 2.約束修整。《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先公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故能束脩,不觸羅網。」《晉書.卷九六.列女列傳.王凝之妻謝氏》:「道韞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於帳中,柳束脩整帶造於別榻。」也作「束修」。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束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作者: | 張鍠焜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束脩」是指弟子拜師時所獻的贄禮。〔論語‧述而〕記載孔子的話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脩是乾肉條,束是計量詞,束脩指十條肉乾。古人相見須有見面禮,「束脩」在孔子時代是屬微薄的禮物。孔子這句話是說:凡是帶著微薄見面禮表達求學心意的,都樂意教導他。從此「束脩」一詞遂成為拜師禮的代名詞。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束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束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束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