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燈籠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dēng ló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ēng lóng
解釋:
  1. 以塑膠、細竹或鐵絲做骨架,外表糊上紗、紙,並用蠟燭、電燈做光源的燈具。可以提、掛,作為裝飾品或照明用具。
    【例】每逢廟會,社區裡便掛起一排排紅色燈籠,增添不少熱鬧的氣氛。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ēng lóng
解釋:
以細竹或鐵絲做骨架,外表糊上紗或紙;或以塑膠做成,以蠟燭或電燈做為光源。可提在手上或掛在屋簷下,作為照明用具或裝飾品。《宋書.卷三.武帝紀下》:「床頭有土鄣,壁上挂葛燈籠、麻繩拂。」《老殘遊記》第四回:「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了個雙紅名帖。」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00:00
南四縣
00:00
釋義:
對應華語:
燈籠
相關臺灣台語 鼓仔燈 相關臺灣客語 燈籠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