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梅蘭克頓的教育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lanchthon's Educational Planning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梅蘭克頓(Philipp S. Melanchthon, 1497~1560)是宗教改革期間,對日爾曼地區的教育相當有貢獻的人物,被稱為「日爾曼的導師」(Preceptor of Germany)。日爾曼地區的中等學校可說是個協助創立的。自從一五二五年,他替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故鄉愛斯雷本(Eisleben)和紐倫堡(Neurmberg)籌建新教的高中後,五十六個城邦在建校方面都來找他幫忙。他於考察後,於一五二八年發表〔調查報告書〕(Book of Visitation),不但為許多城邦建立學校制度,而且將許多老大學改組,如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也協助建立新教的大學,如馬堡(Marburg)、科尼斯堡(Konigsberg)和耶拿(Jena)等大學。
  梅氏所設計的課程,最主要的概念是將人文主義(Humanism)與新教教義相結合;可是這樣的結合使雙方各有得失。由於對人文主義的堅持,路德所主張的全民教育無法落實,而且人文主義過於強調對希臘及羅馬古典作品的閱讀,這又犧牲了母語的教學。因此,梅氏的教育計畫明顯的使宗教改革的理想延後實現;另一方面也使得日爾曼地區的學校致力於希臘和羅馬文化的研究,再延續三百年以上。
  梅氏將學校分成三級:第一級是針對初學者,是透過像〔伊索寓言〕等各種選集,來練習會說拉丁文。第二級是開始認真的研讀拉丁文;梅氏非常重視文法的學習,只有文法學好了以後,才能進入第三級。這時注重修辭及文學方面的研究 ,研讀拉丁名家維吉爾(Virgil)、賀瑞斯(Horace)、奧維德(Ovid)、西塞祿(M.T. Cicero)等人的作品。只有當拉丁文念好以後,才再研讀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數學等其他科目。
  從以上的安排可以看出,梅氏非常重視對文法的熟練。他在紐倫堡中學的開學典禮致辭中說:「文法學校是要教導拉丁文的基礎,並且準備為升入上一級學校做準備。……只有對文法的熟練,才能使學生有能力去會話、分析句子和作文。」事實上,對文法的重視是要把古典文學讀好,但如果對古典文學沒有像梅氏那樣有真正的興趣時,那就變成是把古典語言的學習本身的目的了。
  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可說都是對中世紀的反動,分別為南、北歐的主要活動。可是兩者之重點仍有不同,因此,當兩者結合時,外表看似合理,骨子裡卻仍有矛盾存在。梅氏的教育計畫可說是日爾曼地區在進入現代國家的過程中,一個比較折衷的選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梅蘭克頓的教育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