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甘特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nter Mode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甘特模式係指美國甘特夫婦(Lee and Marlene Canter)所提出的訓導模式,主張使用冷靜而有力的態度來面對學生,向學生提出明確的期望,堅持學生必須表現正確的行為,始終一貫的使用果斷性訓導(assertive discipline),並且給予學生所需要的溫暖和支持。在實施果斷性訓導之前,教師必須接受有系統的訓練,確實按照五個步驟實施,如此便能很有建設性地處理學生的錯誤行為,而同時又能維持一種有益、支持、鼓勵的氣氛,使學生得以獲得最好的成長。此模式提供一套強有力的矯正性訓導(corrective discipline)系統。
1.主要概念(1)教師應該堅持學生要表現正當的、負責任的行為。(2)無法維持適當的教室紀律就是教師的失敗。(3)許多教師對訓導持錯誤的假設,以為堅定的控制就是令人窒息與不人道。相反地,正確地維持堅定的控制是人道的與自由的。(4)教師在教室中有基本的教育權利(educational right),包括:建立最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與期望適當的行為;從行政人員和家長獲得必要的幫助。(5)學生在教室中也有基本的權利,包括:有權要求教師幫助他們制止不適當與自我毀滅的行為;有權選擇行為,以及充分了解行為之後的結果。(6)教師實施果斷性訓導是達到上述需求、權利和條件的最佳方法。在此方法中,教師要清晰地與學生溝通他的期望,並堅定地要求學生表現適當的行動,但不侵犯學生的最佳利益。(7)教師應該始終一致的遵循果斷地訓導所包含的下列要素:明確地認定期望。願意說出「我喜歡的」和「我不喜歡的」。持續敘述期望與感覺。使用堅定的語氣。隨時觀察。使用非語言的手勢支持語言的敘述。使用暗示與疑問而非命令,且要求學生表現適當的行為。貫徹先前設定而且是合理結果的承諾,而不用威脅。果斷地與學生相處,包括敘述期望,指出將發生的結果,以及指示行動的必要性。(8)要成為一位果斷性訓導的教師,應該做到下列數項:實施果斷性反應型態。設定清晰的限制與結果。堅持貫徹到底。制訂明確的果斷性訓導計畫,並在心理上預演計畫。把經過的事情記錄下來,勿相信記憶。實施破唱片策略(broken-record play),以反覆重述期望。要求學校校長和家長支持努力幫助學生。2.果斷性訓導的必要性(1)維護學生心理的安全。(2)壓抑不讚許的行為。(3)提供自由的影響,允許建立和發展最好的特色和能力。(4)維護有效率的學習環境。3.果斷性訓導的基礎果斷性訓導的根本基礎是「關心」。關心學生就是給予學生鼓勵,促進學生建立自制力。
4.果斷性訓導的五個步驟(1)確認並除去對果斷性訓導的障礙。  (2)練習使用果斷性反應型式。
  (3)學習設定限制。
  (4)學習貫徹設定的限制。
  (5)實現有積極結果的訓導系統。
  甘特模式認為藉由限制學生的行為,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正良好的行為。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但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甘特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