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ó nǐ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mó nǐ |
|
解釋:
模仿。如:「他善於模擬各種鳥獸的聲音。」也作「摹擬」。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simulation |
| 作者: | 宛同 |
| 日期: | 2002年12月 |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大多數的物理現象錯綜複雜,難以判明或分析。為了增進對這些現象的了解,吾人通常先做若干假設,再以實驗、計算、或數學分析法去模仿及再造這些物理現象,此過程即謂之模擬。模擬之好壞繫於所作假設的多寡,假設愈少愈接近真實狀況,但也愈不容易處理或分析。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simulate |
| 日期: | 2003年6月 |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用一個系統來表示另一系統功能的過程。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Simulations |
| 作者: | 陳英娥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模擬是指透過特別安排的活動復現某些實際經驗的情境。透過這種活動的安排,學習者能安全而且有效地獲得一些不易在實際情境中獲得的經驗或處理問題的能力。 模擬是再現實際事件的一種過程,是工業、科學實驗或教育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或教學方法。模擬通常需要借助一種裝置稱為模擬器(simulator),學習者透過這種特別構造的設備(通常用電腦)可以安全而有效地進行實驗。 在教育上,模擬可以當作一種教學或學習方式。透過模擬教學,學生可以避免危險(例如:水倒入鹽酸中可能引起的反應)、重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再現或進行的實驗(例如:真空中的粒子碰撞或化學藥品灼傷的處理)以及節省時間和經費(例如:利用計算機模擬銀河系運動以觀察兩個星系的碰撞,以檢驗理論,這是數百萬年才能完成的事)。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simulate |
| 日期: | 1984年 |
| 出處: | 保健物理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使用另一系統的行為以代表一物理或抽象系統的某種行為特性。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模擬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模擬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