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正遷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sitive Transfer
作者: 陳啟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正遷移是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的一種。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的效果對另一種學習發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如果有助長作用,稱為正遷移或正向遷移。
  兩種學習間產生正遷移,可能是兩種學習的內容具有相同的元素,亦即兩種學習的內容相似,或兩種學習所學到的原理原則相似,或兩種學習的歷程相似。
  正遷移的效果最常發現於動作的學習(如迷津學習)、認知學習(如語文的學習)及情感的學習(如愛屋及烏)。
  早期心理學對遷移的研究,常以鏡畫(mirror drawing)錯誤次數來研究正遷移的效果。實驗分控制組及實驗組,兩組都使用左手練習一次後,控制組休息不再練習,實驗組則用右手練習五○次,然後兩組再用左手描繪。如果控制組錯誤次數前後沒有什麼改變,而實驗組的錯誤次數卻比以前(用右手練習五○次以前)顯著的減少,就是用右手練習的結果已經遷移到左手了。即是右手的練習有助放左手的學習,是為正遷移。
  就教育的觀點而言,學校課程都是以學生學習後能產生正向遷移為假設而設計。要使學生產生正向遷移,在教學上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在教學一個單元時,先要考慮到進一步學習其他單元時可能的遷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正遷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