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蘊草 - 教育百科
ˇ
ˋ
ˇ
  • 漢語拼音 shuǐ yùn c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yùn cǎo
解釋:
1.水鱉科之多年生沉水草木。葉三至六枚輪生,線形,長約二公分。花單性,雄花腋生,花梗伸長托出水面,花瓣三枚白色。原產南美洲,引進馴化於臺灣。
2.小二仙草科「聚藻」、「泥茜」的別名。參見「聚藻」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水蘊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水蘊草
英文名: Egeria densa
描述:
莖直徑小於3公厘。葉通常開展,長至40公厘,寬2-5公厘,營養節上一輪通常4枚。雄性佛焰花序長約8-11公厘,寬1-4公厘。雄性花序小花2-4枚,小花梗8公分或更長;花萼長2-4.5公厘,寬1-3公厘;花瓣長5-10公厘,寬3-8公厘;花絲梅花狀,長1-5公厘,於花藥下方收縮,明顯乳突狀。雌性花序長10-15公厘,寬2-5公厘。一佛焰花序僅一枚雌花;花萼長3-5公厘,寬1.5-3公厘;花瓣長4-9公厘,寬3-6公厘;假雄蕊略成梅花狀,長1-2.5公厘,常生於一2公厘長柄上;子房長約3公厘,寬約2公厘,具6-7枚胚珠;花柱長2.5-4公厘,分裂至長度之一半以上。
分布:
原生於南美洲。
作者: 楊承瑞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