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滲出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hèn ch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n chū
解釋:
  1. 液體由物體內部緩緩滲透到表面。
    【例】傷口上的繃帶滲出血來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滲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n chū
解釋:
液體由物體內部緩慢滲透到表面。如:「滲出汗珠」、「泉水由石壁中滲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滲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ffluent seepage
作者: 顏清連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河川的水位低於其兩岸的地下水位時,地下水位與河川水位之間即造成一水位梯度(如圖),使地下水滲入河川,此種現象稱為滲出。有地下水滲出的河川,在長時間不下雨的情況下,仍然使河川能夠保持一定的低水流量,對於乾旱期而言,這是非常寶貴的水資源,可供應各種需水量。由於地下水滲出的結果,地下水位漸漸降低,也即使水面梯度逐漸減小,因此如經長期不下雨,則出水量亦會逐漸減少。乾旱期出水量遞減的快慢是反應了該集水區地層的含水及輸水特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滲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似詞 分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