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cháo liú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cháo liú |
|
解釋:
1.由於潮汐漲落所產生的海水流動現象。 2.時事、人情與社會風氣等的傾向。如:「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是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Tidal Current |
| 日期: | 2002年2月 |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在潮汐升降時,海水所發生的水平流動,稱為潮流。事實上潮汐與潮流是同一事物的兩種現象,關係密切,因此潮流的流向會隨潮汐週期而改變,其流速則與潮差成正比。在乾潮時,流速最慢;平潮時流速最快,而至滿潮時流速又漸變慢。在大洋中,潮流很弱;在淺海則比較顯著,尤其是河口、海灣、海峽等地方。台灣西岸受地形影響,漲潮時潮流大約平行海岸,流向由南北向台中港方向,退潮時則方向相反。在近海,潮流和其他海流都混合在一起,因為潮汐有週期性,所以從觀測記錄中很容易區別是否潮流比其他海流顯著。由於潮流具有在近岸海域往返流動的特性,導致近岸污染物較不容易擴散。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tidal current |
| 作者: | 楊世安 |
| 日期: | 2002年12月 |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地球海洋受太陽、月亮等之行星引力,而產生之海水水平和垂直移動現象稱之,一般可分為三型: 1.旋轉型(notary type) 2.直線或反溯型(rectilinear or reversing type) 3.水力型(hydraulic type)。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Trend |
| 作者: | 陳勝美 |
| 日期: | 2004年11月 |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舞名。是由韓亞.霍姆(Hanya Holm)編舞,於1937年在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一炮而紅的傑出鉅作。採用瓦林福特.雷傑(Wallingford Riegger)的音樂、亞契.勞特瑞(Arch Lauterer)的舞台設計、貝蒂.喬伊娜(Betty Joiner)服裝設計。本舞在描述舊式社會崩解後的倖存者,努力向上求生存的心境。 |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tidal current, tidal stream |
| 日期: | 2003年10月 |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海水隨潮汐起落呈水平流動之現象。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潮流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iâu-liû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潮流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