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瀝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lì qī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瀝青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lì qīng |
|
解釋:
1.一種有機混合物。由碳和氫的化合物組成,含有少量氮、硫、氧。可從石油蒸餾殘渣或天然瀝青礦取得,呈黑色或棕黑色。可作為道路鋪料、防水防腐塗料和電氣絕緣材料。 2.松脂的別名。參見「松脂」條。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瀝青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Pitch; Asphalt |
| 日期: | 2002年2月 |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棕黑色的有機黏稠物質,為固體或半固體的烴類化合物。瀝青蒸汽和粉末經呼吸道,或皮膚吸收引起中毒。導致皮膚炎、結膜炎、腹痛、心悸等症狀。瀝青中有致癌物質,會引起皮膚癌、肺癌及咽喉癌。美國容許環境空氣中最高容許度為5mg/ m3(煙霧),0.2mg/ m3(可溶於苯的煤焦油瀝青揮發物)。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瀝青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