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燒紙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shāo z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o zhǐ
解釋:
1.一種專供鬼神使用的紙錢,在紙上雕刻或印上錢形,以焚燒方可送達。《水滸傳》第一五回:「去後堂前面,列了金錢紙馬,擺了夜來煮的豬羊、燒紙。」
2.燒冥紙拜神、祭祀。《紅樓夢》第五八回:「到底為誰燒紙?我想來若是為父母兄弟,你們皆煩人外頭燒過了。這裡燒這幾張必有私自的情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燒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