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á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án |
|
解釋:
[動] 炙烤、焚燒。《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水滸傳》第一○八回:「卻被山上將火箭火把亂打射下來,草房柴車上,都燔燒起來。」 [名]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通「膰」。《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見於嘗酎,與執燔焉。」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注音: | ㄈㄣˊ #ㄈㄢˊ |
| 正字: | 焚 |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類篇.火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燔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