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牛軛湖 - 教育百科
ˊ
ˋ
ˊ
  • 漢語拼音 niú è h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è hú
解釋:
一曲流河道因為曲流頸部遭截切,流路改變,原曲流河段積水所形成的半月形湖泊。河流曲流的彎曲程度逐漸增大,造成曲流頸部愈來愈窄,若洪水泛濫,頸部遭截斷,河水改走新切穿的流路,原來的舊河道若仍積水,其形態多呈半月形,也像牛軛,故稱為「牛軛湖」。多發生於河流下游的泛濫平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牛軛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xbow Lak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河川發育到老年期時,當因為側蝕作用形成曲流地形。當曲流繼續被側蝕時,便常被河水切斷其頸部,形成新的河道。由於新的河道下切後,使原來的舊河流慢慢淤塞而成牛軛狀的湖泊,因此稱為牛軛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牛軛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ox-bow lake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氾濫平原內之曲流增大後,其頸部愈來愈狹,此時如再經洪水沖斷,殘存之曲流,其中積水,是為牛軛湖,又因形似一輪彎月,故亦稱為彎月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牛軛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