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緣起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yuán q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qǐ
解釋:
  1. 事物的由來,或敘述此由來的文字。
    【例】比賽緣起、興建緣起
  2. 緣分的發生。
    【例】緣起緣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緣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qǐ
解釋:
1.事物的由來。
2.著書的人記其編著的原由,與序文略同。《金七十論.卷上》:「說此偈緣起。」
3.聲明發起一事的文字,與啟事略同。
4.一種流行於唐代的說唱藝術。敘述故事的始末緣由,作品均為宣揚佛教教義和講述佛教故事。現存作品有《醜女緣起》、《目連緣起》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緣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在漢人大廟移入前,金唐殿的刈香境域十七角頭為蕭壠社人主要活動區域,為日後「蕭壠香」緣起。傳說金唐殿前身為平埔族人的「公廨」,未有廟名,漢人建廟後名為「代天府」,也增添此廟漢番承繼間的關係。而祭祀的十七角頭多為前來開墾的漢人,少數為平埔族的姓氏村落。又因角頭的排列無順序可循,因此當地有抽籤、賽跑、救駕三種說法,學界也有二說,一為蕭壠庄民平定林爽文事件助戰先後排定順序;另說為因清代開墾單位「甲」的衍變(林俊霖 2009),不管這些角頭順序如何排定,先民的聚落開發與金唐殿間的地緣關係顯得親密。
金唐殿位於佳里鎮,清時為平埔人居的「蕭壠社」,日治時期延用原聚落名加行政區域。民國後因音似「佳里」的詞,臺語意為「傀儡」隱含貶番之意,故改為「佳里」鎮。但金唐殿舉行的刈香儀式則保留當地平埔族社名的「蕭壠香」之稱,也留下此區域漢番共居的足跡,(黃文博 凃順從 1995)
知識 1: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緣起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碧軒寺位於東山市區的「埔仔尾」庄境,主神觀音佛祖由碧雲寺請來。因碧雲寺與碧軒寺係出同脈,又視碧雲寺為「祖家」因此在過年前後有「東山送迎佛祖」的活動,於每年年底(十二月二十三日)信徒以徒步的方式,護送佛祖回碧雲寺,正月初十再迎請佛祖回駕。參與此活動為當初集資的20村里居民,過去透過此方式居民有相互交流的機會,持續至今已逾160年。
知識 2: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緣起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東港位於屏東縣西南端,因自然環境形成東港、新街等七個地段,為早期的港口之一。多從事漁業,捕魚時祈求神明保佑,所以東港有近九十座的廟宇。
早期開拓者最怕的兩種災難一種是水災、另一種是瘟疫,當地居民會舉行一種驅逐瘟神的祭典活動,稱「瘟醮」或「王醮」,由東隆宮負責舉辦(康豹 1990),廟裡的主神溫王爺也由瘟神變成地方主神,祭典每三年一科,在農曆九月中後舉行,儀式的進行包括道士的科儀以及宮內依鸞堂的儒教規矩進行的儀式,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曾於日治末期因太平洋戰爭中斷過一科。
知識 3: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緣起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馬鳴山清代便有陳姓漢民來此開發,由原鄉請來守護神「老朱王」奉祀,後開始有蘇姓、邱姓遷入,漸漸由血緣信仰轉為地緣信仰。移民相信王爺為代天巡狩,能化解瘴厲之氣,因此成為地方守護神(黃大勝 2007),至今遂形成五股十二庄共同參與每五年便辦理一次的建醮活動。
知識 4: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緣起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纓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緣起為佛法的宇宙現象論,謂宇宙間一切事物皆因種種條件和合而產生;其中最主要的條件(或元素)稱為因,其他次要的條件(或元素)稱為緣。這種緣起的法則,也就是宇宙人生的實相,佛陀所證悟的真理;同時也是佛法異於其他宗教的哲理所在。
  總之,緣起是佛法的根本原理,無論大小乘佛法均離不開這緣起的原理。而且,佛教各宗派也均在這緣起的原理下發展其獨特的思想系統,如小乘的業感緣起,唯識瑜伽的阿賴耶緣起,楞伽經、勝鬘經及大乘起信論等的真如緣起,華嚴宗的法界緣起及密宗的六人緣起等。
  在代表根本佛教的〔阿含經〕思想中,緣起的原理是以三法印為基礎,而以十二因緣、四聖諦及八聖道為中心來展現的。所謂三法印,即:(1)諸行無常,謂一切事物現象皆是剎那生滅、遷流變化、永無休止的;(2)諸法無我,謂一切事物現象,都是相互依存,沒有獨立而永恆不變的自體,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3)涅樂寂靜,指有情眾生顛倒諸法實相,於無常無我中妄執自我,因而起惑造業,流轉生死;如能悟解無常無我的緣起法則,則能契入諸法實相,證法性的不生不滅,寂靜涅樂的解脫境界。
  十二因緣,又稱十二緣起,由十二支前後剎那無間相續之法所成,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這十二支緣起,由於迷悟不同,分流轉律與還滅律,如起一念無明,執迷行識,起惑造業,便墮入生死輪迴,流轉六道中,稱流轉律;反過來,逆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識),正覺「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原理,使無明不起,轉惑為智,而契入緣起實相中,此即還滅律,也是解脫輪迴的真諦。
  四聖諦指苦、集、滅、道四種真實不虛的道理:(1)苦諦,指無常生滅之世間行為即是一種苦;(2)集諦,以智慧觀照苦之生起、聚集、感受等的原理;(3)滅諦,從無常無我中獲得解脫自在的真諦,此為十二因緣中之還滅律;(4)道諦,滅眾苦,獲得解脫之方法,其具體行為即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參見「三學」)四聖諦中,苦和集二諦,是對緣起法之迷執而起,集是苦因,苦是集果,屬緣起流轉律;而滅道二諦,滅是道果,道是滅因,為緣起的還滅律。
  緣起為宇宙人生之一切現象的法則;而緣起的背後真理即是「空」──意謂沒有自性(或自體、本體),而假名為「空」。所以,緣起的有和空是一體兩面,相即相融的,所謂空有相即的道理即是。(參見「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緣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