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rá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瓤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ráng |
|
解釋:
[名] 1.瓜、果內部可食的部分。如:「西瓜瓤」。漢.劉楨〈瓜賦〉:「藍皮蜜理,素肌丹瓤,乃命圃師,貢其最良。」唐.白居易〈荔枝圖序〉:「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2.泛指物體內部包著的東西。如:「這封信只剩信封,沒有信瓤了。」 3.吳語。指餡。如:「菜瓤」、「肉瓤」、「月餅瓤」。 4.大陸地區的北方方言。指差、不好。如:「你開車的技術真瓤。」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瓤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瓤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白】nn̂g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瓤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1. 瓜、果內部之可食部分。三國魏.劉楨〈瓜賦〉:「藍皮蜜理,素肌丹瓤,乃命圃師,貢其最良。」唐.白居易〈荔枝圖序〉:「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三.甜瓜》:「瓜瓤,甘,寒滑,有小毒。」 2. 物體內部包含之物。如:「信瓤」、「錶瓤兒」。 3. 吳語。指餡。如:「菜瓤」、「肉瓤」、「月餅瓤」。 4. 北方方言。指差、不好。如:「你開車的技術真瓤。」 |
|
| 注音: | ㄖㄤ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瓤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