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āng sī shù |
|
解釋:
1.植物名。豆科相思樹屬,常綠喬木。初生葉二回羽狀,假葉單葉狀,狹長,互生。頭狀花序金黃色,腋生。莢果扁平,線形,種子七至八粒。常作為行道樹及庇陰樹。材質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傳說中為戰國宋康王的舍人韓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樹。韓朋娶妻何氏,妻美,後為康王所奪,韓朋含怨自殺,妻亦隨之。康王大怒,命兩塚相望,隔夜塚上長出梓木,樹棲鴛鴦,常交頸悲鳴。宋人哀之,遂稱其木為「相思樹」。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相思樹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
簡介: 學名:Acacia confusa Merr. 科名: 豆科 Leguminosae 中文名:相思樹 植物型:常綠喬木 其他:枝條平滑無刺。 |
||
|
知識 1: 草原 |
||
| 學域-大分類: | 植物-維管束植物類 | |
| 紀錄類別: | 維管束植物知識單元 | |
| 拉丁界名: | 植物界 | |
| 中文界名: | Plantae | |
| 拉丁門名: | SPERMATOPHYTA | |
| 中文門名: | 種子植物門 | |
| 拉丁綱名: | DICOTYLEDONS | |
| 中文綱名: | 雙子葉植物綱 | |
| 拉丁科名: | Leguminosae | |
| 中文科名: | 豆科 | |
| 拉丁屬名: | Acacia | |
| 拉丁種小名: | confusa | |
| 生活型: | 喬木 | |
| 生態分布: | 台灣 | |
| 花序種類: | 頭狀 | |
| 果種類: | 莢果 | |
| 植物等級: | 原生 | |
| 保育等級: | 普遍 | |
| 葉種類: | 羽狀複葉﹝三回偶數﹞ |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相思樹 | ||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 中文名: | 相思樹 |
| 英文名: | Acacia confusa |
|
描述: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時平滑,老則粗糙,具縱向溝裂。幼苗初萌發者為1回羽狀複葉,爾後為葉柄特化之假葉,單葉,互生,革質;披針形,彎成鐮刀狀;長6~12cm,寬1~1﹒5cm;兩端漸尖;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具光澤;質出脈5,甚明顯。花兩性,聚成頭狀,金黃色,徑5~8cm;花瓣4。莢果扁平,長4~10cm;種子4~8,扁圓形,具光澤。 |
|
|
分布: 特產台灣南端之森林中。 |
|
| 作者: | 何偉真, 林德勳, 謝昌衛, 張世良, 黃雯雯, 陳信泰 |
| 授權方式: | ![]()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