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ǐ mò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筆墨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ǐ mò |
|
解釋:
1.寫字用的筆和墨。《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 2.比喻文章。漢.王充《論衡.亂龍》:「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筆墨相與,他家銀錢大事,還不肯相託。」 3.親手寫的筆跡墨畫。南朝梁.庾肩吾〈書品論〉:「魏帝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綿密。」《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4.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上的術語,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技法上,筆指鉤、勒、皴、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積等墨法。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筆墨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筆墨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筆墨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