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糕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糕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gāo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糕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gāo |
|
解釋:
[名] 用米、麥或豆類磨成的粉,加水、蛋或牛奶等調為糊狀物,蒸烤成的塊狀食品。如:「年糕」、「蛋糕」、「綠豆糕」。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糕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糕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ko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糕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以米、麥、豆類等磨粉調糊製成的塊狀食品。如:「年糕」、「蛋糕」、「綠豆糕」。大徐本《說文解字.食部.新附》:「餻(糕),餌屬。」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麵蒸糕遺送。」《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門口挑了一擔茯苓糕來,鮑文卿買了半斤,同倪老爹喫了,彼此告別。」 |
|
| 注音: | ㄍㄠ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糕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