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十字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óng shí zì huì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紅十字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óng shí zì huì |
|
解釋:
國際紅十字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於西元1863年由瑞士商人杜南(Jean Henri Dunant,西元1828~1910)在日內瓦成立,致力於為武裝衝突的受難者提供援助和保護,為國際社會認可的人道主義機構。中國的紅十字會於1904年在上海成立;1910年清政府設立大清帝國紅十字會,1911年改稱中國紅十字會,1912年,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1949年後,紅十字會原會長蔣夢麟率員遷臺繼續運作,此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留置大陸的原祕書長胡蘭生等人則請求共產黨政府接管改組,名為中國紅十字會。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紅十字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Âng-si̍p-jī-huē/Âng-si̍p-lī-huē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紅十字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