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紫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紫海膽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又名細刺黑膽,屬於長海膽科,為中型海膽,主要分布在潮間帶至3公尺左右水深之岩礁岸。成體體殼直徑約6~8公分左右。整體呈均勻的紫黑色,棘刺粗而長,棘刺在水中不會呈現螢光。外形像口鰓海膽,但棘刺較口鰓海膽細長,且觸摸時較為光滑,在水中呈深紫紅色,死殼呈綠色,但在囗面步帶溝處呈白色。殼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呈輻射排列的白色紫點凸瘤。體殼上棘刺基部疣突呈紫色。本種為雜食性海膽,但仍以大型藻類為主食,會挖洞躲藏,繁殖季節是5~7月份。在台灣是利用退潮時以鐵鉤鉤取,或潛水鉤取的方式採收。過去白棘三列海膽數量較多時較少人食用,但目前已常見人採食。一般是在紫海膽生殖季節之前採收,食用其肥滿的生殖腺。其卵在日本稱為”雲丹”,是上等的海鮮原料。 紫海膽分布於東亞的中國及日本,台灣東部、東北部及澎湖北部淺海礁岩區。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紫海膽
中文目名: 海膽目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Echinoid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僅分布於北部海岸
棲所環境: 礁石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科名: Echinometridae
世界地理分布: 中國大陸
中文屬名: 紫海膽屬
拉丁屬名: Anthocidaris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分布深度: 20~50m淺海區 II
中文科名: 長海膽科
拉丁亞綱名: Euechinoidea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拉丁種小名: crassispin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紫海膽
英文名: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描述:
俗稱細刺黑膽。體殼直徑約可達6至8公分,體色呈均勻的紫黑色,棘刺大多粗而長,但最長也不大於殼徑,末端尖銳,少部分較為細短,會刺傷人手,靠近棲息洞穴內面的棘刺較短,棘刺表面平滑,在水中呈深紫紅色,不會呈現螢光,基部有一圈白色柵狀的環。幼小個體的棘常為灰褐、灰綠、紫或紅紫色,口面的棘常帶斑紋。殼低,為半球形,很堅固,頂系較小,第1和第5眼板接觸圍肛部,肛圍很小,篩板很大,其他的骨板有小疣分佈其上。死殼呈灰綠色帶有紫色調,但在口面步帶溝處呈黃白色。體殼上棘刺基部的疣突呈紫色,大小不一,輻射狀排列。
分布:
本種僅分布在中國東南沿岸、臺灣、南韓及日本沿海,臺灣地區在東部海岸、東北部及澎湖北部海域常見,在東北角海域已經因為採捕而減少。牠們的生態習性與口鰓海膽相似,兩種在北部海域的礁岩區會同時出現,但紫海膽似乎偏愛較低的水溫,在南部的墾丁、小琉球等地就不見其蹤跡。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