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枝幹分段之處,草禾莖上生葉處或樹木枝幹交接處。如:「竹節」。《說文解字.竹部》:「節,竹約也。」《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列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唐.顧況〈露青竹杖歌〉:「亭亭筆直無皴節,磨捋形相一條鐵。」唐.杜甫〈建都十二韻〉詩:「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
2. 動物骨骼相連接處。如:「關節」、「骨節」、「節肢動物」。《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韓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
3. 事情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
4. 時期、時候。《荀子.正名》:「性傷謂之病,節遇謂之命。」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況且俺小時節,一了有些小氣力,又有些小聰明,就隨著俺的爺也讀過書,學過些武藝。」
5. 時令之區分。如:「季節」、「節氣」。《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者七旬。」
6. 具特殊意義之時日。如:「春節」、「母親節」、「五月節」。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宋.陸游〈辛酉冬至〉詩:「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7. 限制、控制、約束。如:「節育」、「節制」。《易經.未濟卦》:「《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晉.嵇康〈養生論〉:「飲食不節,以生百病。」
8. 儉約、節省。如:「節衣縮食」、「開源節流」。《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詩。」《新唐書.卷一六三.列傳.柳公綽》:「遭歲惡,撙節用度,輟宴飲,衣食與士卒鈞。」
9. 刪削截取。如:「刪節號」、「節錄」。清.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孝欽后嗜小說》:「節取其事,編入舊劇,加以點綴,親授內監,教之扮演。」
10. 志氣、操守。如:「志節」、「貞節」。《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晉.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1. 準則、法度。《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漢書.卷一一.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
12. 禮儀、法度。如:「禮節」、「繁文縟節」。《論語.微子》:「長幼之節,不可廢也。」《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朱博》:「官屬多褒衣大袑,不中節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
13. 古代使者所執之信物,用以證明身份。如:「符節」。《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14. 敲擊以控制節奏之樂器。《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15. 樂曲之拍子,以示緩急程度。如:「節奏」、「節拍」。《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新唐書.卷一○九.列傳.楊再思》:「再思欣然,翦縠綴巾上,反披紫袍,為高麗舞,與動合節,滿座鄙笑。」
16. 高竣、高聳貌。《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宋.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詞:「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
17.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坎()上。《易經.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唐.孔穎達.正義:「水在澤中,乃得其節。」
18. 當量詞:
⑴ 時間分段之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
⑵ 車廂數目之單位。如:「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
⑶ 文章或樂曲段落之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章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⑷ 國際上航海速度之單位,每小時航行一海浬之速度為一節。
19. 姓。如明代有節鐸。
1. 植物枝幹分段之處,草禾莖上生葉處或樹木枝幹交接處。如:「竹節」。《說文解字.竹部》:「節,竹約也。」《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列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唐.顧況〈露青竹杖歌〉:「亭亭筆直無皴節,磨捋形相一條鐵。」唐.杜甫〈建都十二韻〉詩:「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
2. 動物骨骼相連接處。如:「關節」、「骨節」、「節肢動物」。《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韓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
3. 事情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
4. 時期、時候。《荀子.正名》:「性傷謂之病,節遇謂之命。」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況且俺小時節,一了有些小氣力,又有些小聰明,就隨著俺的爺也讀過書,學過些武藝。」
5. 時令之區分。如:「季節」、「節氣」。《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者七旬。」
6. 具特殊意義之時日。如:「春節」、「母親節」、「五月節」。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宋.陸游〈辛酉冬至〉詩:「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7. 限制、控制、約束。如:「節育」、「節制」。《易經.未濟卦》:「《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晉.嵇康〈養生論〉:「飲食不節,以生百病。」
8. 儉約、節省。如:「節衣縮食」、「開源節流」。《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詩。」《新唐書.卷一六三.列傳.柳公綽》:「遭歲惡,撙節用度,輟宴飲,衣食與士卒鈞。」
9. 刪削截取。如:「刪節號」、「節錄」。清.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孝欽后嗜小說》:「節取其事,編入舊劇,加以點綴,親授內監,教之扮演。」
10. 志氣、操守。如:「志節」、「貞節」。《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晉.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1. 準則、法度。《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漢書.卷一一.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
12. 禮儀、法度。如:「禮節」、「繁文縟節」。《論語.微子》:「長幼之節,不可廢也。」《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朱博》:「官屬多褒衣大袑,不中節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
13. 古代使者所執之信物,用以證明身份。如:「符節」。《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14. 敲擊以控制節奏之樂器。《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15. 樂曲之拍子,以示緩急程度。如:「節奏」、「節拍」。《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新唐書.卷一○九.列傳.楊再思》:「再思欣然,翦縠綴巾上,反披紫袍,為高麗舞,與動合節,滿座鄙笑。」
16. 高竣、高聳貌。《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宋.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詞:「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
17.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坎()上。《易經.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唐.孔穎達.正義:「水在澤中,乃得其節。」
18. 當量詞:
⑴ 時間分段之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
⑵ 車廂數目之單位。如:「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
⑶ 文章或樂曲段落之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章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⑷ 國際上航海速度之單位,每小時航行一海浬之速度為一節。
19. 姓。如明代有節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