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維納斯的□扮;愛的詭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oilette de Vénus, la; Ruses de L´amour, les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劇情芭蕾」(Ballet d´action)。諾威爾(Jean-Georges Noverre)編舞,1757年首演於里昂。描述維納斯嘗試用各種方法保有青春美貌,林中仙子為她編織花冠、服侍裝束;代表運動及快樂的舞者繞著她跳舞,接著是象徵誘惑、嫉妒、瑣碎與背叛為主題的行進式集錦芭蕾(Ballet à Entrée);再來是半人半羊的牧神(Fauns)向林中仙子(Nymphs)求愛,但是十二位追求六位,結果打起架來;之後全體隱沒入林中。諾威爾寫著:「一切表演止乎禮。」實際上,各段舞蹈並沒有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以當時流行的神話故事為題材,將多重式樣的舞蹈集結成一齣有娛樂價值的節目;諾威爾事後對它的評語:「溫暖和善的舞劇。」他早期的作品,傳統味十足,由於受歡迎,使他越做越大。三年後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Letters on Dancing and Ballet)是當時最為深入探究舞蹈藝術的論著,文中主張「剔除喧鬧、虛偽、荒謬的部份,一切要素均須為劇情的連續做貢獻……」,「拿掉隱藏表情的面具,荒誕的假髮、笨拙的裙撐」,著重劇情與動作本身,所有與劇情發展不相干的因子,都應揚棄,參與演出的所有部份都應契合舞劇主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尖銳的改革者,只有安吉歐利尼(Gasparo Angiolini, 1731-1803)堪與匹敵。諾威爾的作品超過150支。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維納斯的□扮;愛的詭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