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縊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ì |
|
解釋:
[動] 用繩索勒緊脖子而死亡。如:「縊死」、「自縊」。《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縊于荒谷,群帥囚于治父。」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縊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縊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以繩索勒頸而亡。如:「縊死」、「自縊」。《說文解字.糸部》:「縊,經也。……《春秋傳》曰:『夷姜縊。』」《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縊於荒谷,群帥囚於治父。」案:「經」者亦可解為「縊」,見《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宋.朱熹《集注》:「經,縊也。」 |
|
| 注音: | ㄧ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縊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