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群體文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oup Culture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群體文化係指群體成員所共有的價值、信仰、習慣和傳統,係在群體發展過程中,逐漸孕育形成的。由於每個成員將其種族、文化和民族遺產帶入群體中,經過溝通與互動,逐漸融合而成群體文化,所以群體文化不但具有獨特性,且對團體成員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群體形成初期,每個成員表露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也覺知其他成員的不同價值觀,然後互相溝通,相互修正,進而形成共同一致的價值觀。所以,群體文化是經由不斷的溝通與互動的過程而發展,且在整個群體生命中,不斷地發展。
  群體文化也受其所處環境的影響。每個群體皆有其價值觀念,若彼此互動的機會愈多,彼此之間的影響也愈大。因此,從群體與其所處環境的互動情形,即可預測群體文化的發展方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群體文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