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sh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背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shū |
解釋:
1.背誦念過的書。如:「父親管教很嚴,每天要我背書。」元.吳師道《敬鄉錄.卷一一.時少章.陳師復哀辭》:「方陳君在睦宗院時,少章方齠年,陳君愛之,日置膝間,背書為樂。」元.胡助〈客居冬懷〉詩一○首之五:「清晨門未啟,野衲來諷經。須臾童子集,嘵嘵背書聲。」 2.背面書寫。《太平廣記.卷三七二.張不疑》引《博異記》:「道士即以拄杖擊其頭,沓然有聲,如擊木。遂倒,乃一盟器女子也,背書其名。」《元史.卷七九.輿服志二》:「外辦牌,制以象牙,書國字,背書漢字,填以金。」 3.為書畫做襯底的托背。背,通「褙」。宋.米芾《書史》:「古澄心有一品薄者,最宜背書,台藤背書滑無毛,天下第一,餘莫及。」宋.米芾《畫史》:「王晉卿舊亦以絹背書,初未信,久之,取桓溫書看,墨色見磨在紙上,而絹紋透紙,始恨之,乃以歙薄一張,蓋而收之,其後不用絹也。」 4.以轉讓票據權利為目的,執票人於票據背面書寫自己姓名之票據行為。 5.泛指針對某事負起連帶保證責任。如:「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公司找來幾位具有聲望、地位的菁英人士來為新產品背書。」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背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相關資料連結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背書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背書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背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