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舒潤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rimpis
作者: 廖幸嫻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爪哇語,也稱為Srimpi及Sarempi,意為跳舞女孩,以前是與其他稱為Bedajas(舞蹈女孩)的團體同屬於所羅(Solo)及玖克雅加達(Djokjakarta)(現稱做雅加達Jakarta)的爪哇王宮。舒潤碧恆為四人一組(即一種傳統方舞的基礎),她們是受過整體訓練的女舞者,於節慶時穿著戲服,在蘇丹及貴賓面前跳舞。早先,舒潤碧附屬於印度教神廟,但隨著印度教衰微,回教又尚未傳入爪哇,這些藝人在宮廷中獲得晉用與保障。其舞蹈主題取自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及羅摩衍那(Ramayana)的傳說,較著名的是取材自爪哇的王子英雄潘吉(Pandji)的故事,以及爪哇輪迴小說(romance cycle)緬那克(Menak)。舒潤碧曾被稱是「小公主」,對她們而言舞蹈不是專業,甚至也不是職業,而是她們所受一般教育的中心。自孩提時期被選上後,到了十四歲,她們才停止跳舞。她們所學純來自模擬仿效,莊重地表演傳統舞蹈,採取許多印度的手印〔見mudra〕形式,穿著華麗高貴的戲服。配樂是由樂師們邊彈奏邊吟唱。每名少女都穿著棕色絲綢,蠟染花樣,外穿黑色的裙子。一條絲質的寬腰帶用金色帶子及鑲鑽的釦子繫住;腰帶上插一把克里斯彎刀(kris,儀式用短劍,刀鋒有七個彎曲)。戴上華美而附有彎月柄的頭飾,以及貴重的手臂飾物後,整套戲服於焉完成。腳部則恆常赤足,無裝飾。舒潤碧不准在外演出,不過她們也並非就像囚犯一樣,在離開舞團之後,她們便處於隱退狀態,通常會嫁給地方上貴族出身的追求者。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舒潤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