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sè xià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色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sè xiàng |
|
解釋:
1.佛教用語。指物質的特徵。 2.引申為人的聲音容貌。《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每日叫小胡兒,奚落他,他也不露一些色相出來。」 3.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如赤、橙、黃、綠、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稱。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色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hue |
| 日期: | 2003年10月 |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比較色與色之間的區別。如紅、橙、黃、綠、藍、紫等,因光波不同而產生色別,為色彩三屬性之一。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色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相關資料連結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色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