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芭雅蝶;神廟舞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yadère, la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編創的四幕的芭蕾。1877年2月4日首演於聖彼得堡。由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擔任演出。明克斯(Aloisius Ludwig Minkus)作曲,伊凡.安卓葉夫等(Ivan Andreyev and others)舞台與服裝設計,舞劇內容是瑟給.庫迪克夫(Sergei Khudekhov)與馬里斯.裴堤帕,依據印度古典戲劇家沙康塔拉(Sakuntala)與卡利達沙(Kalidasa)的劇本《肉體的奴隸》(The Carl of Clay)改編。這是一個由異國風味與浪漫芭蕾組合而成的舞劇。印度武士沙羅(Solor)深愛神廟舞姬芭雅蝶(Bayadère 又名Nikiya),卻受到酋王(Rajah)的阻擾,他逼使沙羅娶他的女兒甘薩蒂(Gamzatti)為妻,在沙羅與甘薩蒂的訂婚儀式中,甘薩蒂用計將毒蛇置於花籃中,使芭雅蝶遭毒蛇咬傷而死。癡情的沙羅非常懊惱、傷心,每日沉迷於須吸食鴉片。在精神恍惚中,他如夢幻般地遊盪於喜馬拉亞山中的黑暗王國。在此王國中尋找芭雅蝶的靈魂,他的真情終於獲得芭雅蝶的原諒。只是酋王還是逼沙羅一定要娶他的女兒甘薩蒂,在結婚典禮中,芭雅蝶的靈魂出現,將整座神廟震垮,無人幸免於難,芭雅蝶已被封為神,領著沙羅雙雙同往極樂世界。故事發生的背景幾乎都是在印度的神廟中,所以這部份的舞蹈是較寫實與戲劇化的,倒是〈黑暗王國〉(The Kindom of Shades)這幕舞蹈頗具白色芭蕾的風格,舞者們如仙女一樣,身著白色短紗裙,頭繫長絲帶,輕盈飄逸地穿梭於舞台上,因此〈黑暗王國〉這幕舞蹈使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照:
Mary Clarke &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芭雅蝶;神廟舞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