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pú kuí |
|
解釋:
植物名。棕櫚科蒲葵屬,常綠喬木。莖幹為單幹直立,高五至二十公尺。葉近圓形,掌狀中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二裂,漸尖,下垂。花色白或黃綠,果橢圓形,內有一顆種子。其葉可作蒲扇或編成草帽,苞毛可以作繩子或刷子,嫩芽可食。原產華南及中南半島。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蒲葵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 中文名: | 蒲葵 |
| 英文名: | Livistona chinensis subglobosa |
|
描述: 特徵如屬。 |
|
|
分布: 宜蘭龜山島。</p> |
|
| 作者: | 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
| 授權方式: | ![]()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蒲葵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蒲葵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