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處女膜 - 教育百科
ˇ
ˇ
ˋ
  • 漢語拼音 chǔ nǚ m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ǔ nǚ mò
解釋:
俗稱位於女性陰道口的環狀軟組織。會因外力撞擊而破裂,如跌倒、性行為、激烈運動等。也稱為「陰道前膜」、「陰道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處女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men
作者: 林燕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過去人們對處女膜的存在與否,視同女性的貞操。處女膜是由結締組織構成,覆有黏膜及豐富的血管,位於陰道的入口處,平均厚度為二到三公釐。這層處女膜在女性出生後不久即開始漸漸消失,並在青春期中慢慢縮小,因此可能在第一次性交時沒有疼痛或出血,但有的女性則有可能在第一次性交時會疼痛及有出血情形。
  處女膜的彈性因人而異,大多數人沒有彈性,但少數女性極富彈性,可以在性交時仍不破裂。處女膜開口的形狀也有很多種,如呈中隔形、篩形、圓形等的外觀。(未性交的處女膜平均直徑為四分之三到一英吋之間,在陰道檢查、陰道洗滌或置入衛生棉條,多少均會使陰道開口擴大。)它會因生產、踢、跌倒、騎馬、跨欄等而破裂,但多數屬會陰和大腿分叉虛的傷害才能引起,一般運動性傷害很少會造成破裂。
  並不是所有的女性均有處女膜的開口,也有處女膜完全閉合的人。這種狀況的早期徵兆是該來月經時,沒有月經,經常造成定期的腹痛,這個問題可藉由醫師的診斷並做切開而得解決。
  不同的文化,對處女膜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在歐美國家對處女膜的要求已經不是那麼嚴苛,但國內仍停留在雙重標準的陰影下,要求女性須有完整的處女膜,不過以新婚初夜的落不落紅來判斷女性的貞節,是不對的。好的婚姻是基於互信、互諒、互愛的理念來共同維持,並不是單靠一層處女膜來做決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處女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