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號令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hào lì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ào lìng
解釋:
  1. 號召、命令。
    【例】號令三軍
  2. 傳呼的命令。
    【例】在他一聲號令之下,大夥合力把裝備抬上卡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號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ào lìng
解釋:
1.傳呼命令。如:「號令三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總兵號令一聲,那些兵一齊渡過河去了。」
2.傳呼的命令。《三國演義》第一○○回:「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
3.發號施令的政權。《史記.卷一六.秦楚之際月表》:「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閒,號令三嬗。」
注音:
漢語拼音: hào ling
解釋:
將犯人綑綁遊街示眾。《水滸傳》第五一回:「立等知縣差人,把雷橫捉拿到官。當廳責打,取了招狀,將具枷來枷了,押出去號令示眾。」《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又將董卓屍首,號令通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號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ō-līng
解釋:
  1. [動詞 ] 發號施令。
    例如: 號令三軍
    hō-līng sam-kun
    (命令三軍)
    例如: 軍中的班長號令落去,所有的阿兵哥攏徛騰騰。
    Kun-tiong ê pan-tiúnn hō-līng--lo̍h-khì, sóo-ū ê a-ping-ko lóng khiā-thîng-thîng.
    (軍中班長下號令,所有阿兵哥都站得直挺挺。)
  2. [動詞 ] 號召。
    例如: 號令天下
    hō-līng thian-hā
    (號召天下)
    例如: 這擺的計畫,只要李校長號令落去,逐家就開始進行。
    Tsit pái ê kè-uē, tsí-iàu Lí hāu-tiúnn hō-līng--lo̍h-khì, ta̍k-ke tō khai-sí tsìn-hîng.
    (這次的計畫,只要李校長一聲令下,大家就開始進行。)
  3. [名詞 ] 傳呼的命令。
    例如: 喝號令
    huah hō-līng
    (喊口令)
    例如: 這个人真有本等,連虎也乖乖仔聽伊的號令。
    Tsit ê lâng tsin ū pún-tíng, liân hóo iā kuai-kuai-á thiann i ê hō-līng.
    (這個人很有本領,連老虎也乖乖地聽他的命令。)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號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似詞 命令、號召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