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為主義成人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haviorist Adult Education
作者: 胡夢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行為主義成人教育是指在行為主義學說影響下的一種成人教育思想及活動。行為主義成人教育的基本主張包括: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成人達成行為的改變;教師的職責在提供有利的環境和刺激,幫助成人行為的改變;教學內容和方法必須經過審慎的設計,以引導成人行為的改變;成人行為的改變必須能夠客觀地予以測量。
  行為主義成人教育應用的範圍包括三方面,即:(1)能力本位成人教育(competency-based adult education);(2)方案規劃(program planning);以及(3)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s)的應用。
  能力本位成人教育是指以培養成人某種職業或生活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成人教育。在能力本位成人教育中,行為主義的重要概念如: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效標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成就評估(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和回饋等概念,被廣泛地應用到成人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成人基本教育等實務活動中,以幫助成人學習職業技能及生活知能,並有效地評量其目標達成或行為改變的程度。
  其次,行為主義學說對成人教育方案規劃亦有重要影響。行為主義的概念曾被用來協助成人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方案發展。像泰勒(R. Tyler)在一九四九年根據行為主義學說提出的教育活動設計模型,對後來胡爾(C. Houle)和諾爾斯(M. Knowles)等人的成人教育方案發展模型就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第三,行為主義的概念和方法曾經影響成人教學的發展。像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契約學習(contract learning)、個人化教學系統(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PSI)、個別引導教育(Individually Guided Education, IGE)等方法,均曾廣泛應用到成人教學中,而這些方法均與行為主義學說有密切關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為主義成人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