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為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havior Analysis
作者: 鄭芬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行為分析是指用科學方法分析環境刺激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藉著系統性的觀察來了解行為的變化原則,進而有系統的操作刺激,以達到行為的學習、塑造或改變。
  行為主義認為環境是個體存在的真實情境的聚集或集合,刺激因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象徵意義。由物理性質來看,刺激是可描述、可測量、且可操作的。而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的某些方面或功能的一組(類)活動,可經由時間而察覺其空間的轉變。故由情境的觀點來看,行為會產生可測量的改變並加以分析。
  限於行為的特性,不是所有行為都可以觀察或操作,故常選擇對個體及社會比較重要的行為,作為行為分析與研究的範圍,這就是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其定義為:用系統性的方法來檢驗分析個體的行為與所處環境,目的在找出問題的癥結,選擇適當方案,來改善現況。故需要對行為下操作性定義,並對行為與環境進行功能性分析。現在的行為諮商與治療的理論依據仍為行為主義,但鼓勵來談者主動參與諮商歷程;而治療策略的選擇,主要依據應用行為分析的結果來決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為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