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角色分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le Differentiation
作者: 林義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角色分化是指社會團體或社會組織為發揮其功能,因而依據地位特性或不同任務,將權責與工作加以畫分,形成不同的工作單位以表現不同的角色。故分化後的各種角色均具有獨特性,其表現的一般行為均已特殊化,彼此之間極少相同的成分。例如依年齡所形成的角色分化,可能分成幾個不同階段,包括兒童、青年、成人以及老人等,其角色行為、態度、情感與特質,均有顯著的不同。此種不同不僅反映在社會大眾的期望上,亦可由當事人的實際行為中表現出來。同理,為發揮醫療功能,醫師、護士及醫技人員等,亦各有其特定的行為及特質,承擔不同的任務與職責,以實現共同的目標。
  角色分化固然是現代化都市社會的特徵,幾乎所有的正式組織均有明顯的角色分化。伴隨角色分化而來的現象,不僅是工作或行為的特殊化,其酬賞亦可能不同。事實上不僅正式組織中有角色分化,一般小團體中亦有角色分化的現象。一個小團體中常分化為兩種角色,一為表達情感角色,另一為工具性角色。例如家庭中的母親常表現表達情感角色,而父親則表現工具性角色,彼此分工合作,以發揮家庭的功能。
  角色分化的現象不僅與團體中特定功能的發揮及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密切的關係,而且與個人的適應息息相關。對於分化後的角色具有清楚的認識,有助於個人表現適當的行為,以達成良好的社會適應。因此分化後的不同角色,究竟包含那些行為、態度與特質,必須特別注意,進而形成團體的共同認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角色分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