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tiáo hé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調和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 相似詞: | 3.調解 |
| 相反詞: | 2. 3.失調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tiáo hé |
|
解釋:
1.烹調。《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水滸傳》第一○回:「因見小人勤謹,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采,以此買賣順當。」 2.和諧、融洽。《墨子.節葬下》:「故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 3.消弭爭端。《紅樓夢》第二二回:「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 4.協調整理。《莊子.天運》:「一清一濁,陰陽調和。」 5.調味佐料。《西遊記》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調和來。』」 6.安慰。《水滸傳》第七回:「婦人家水性,見了衙內這般風流人物,再著些甜話兒調和他,不由他不肯。」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調和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調和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調和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